弘一大师的人间佛教情怀——于飞 ——纪念大师诞辰130周年 弘一大师(1880-1942),俗姓李,名文涛,字叔同,祖籍浙江平湖,生于天津。39岁出家前,他...[浏览全文]
正本清源 契理契机——人间佛教主要思想略述 福建佛学院第十届师资进修班 振仁 目次: 前 言 一、人间佛教思想核心 (一)“人间...[浏览全文]
心灵环保与人间佛教 赖永海 内容提要:论文探讨了心灵环保与人间佛教的关系,认为人间佛教是把佛陀的本怀、佛教的基本精神,与现当代社会条件和信众现实需求较好统...[浏览全文]
人间佛教之“三时”略说 朗明 “三时”指的是: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 关于人间佛教的思想,溯源自民国年间太虚大师,再由台湾印顺导师加以继...[浏览全文]
(十)建设人间净土 庄严国界,饶益有情。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卷二 具行众善,净诸世界。 《华严经·明法品》 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,不成就众生,不...[浏览全文]
(九)王法政道 佛告阿难:“汝闻跋抵国人数相集会讲论正事;……君臣和顺,上下相敬;……奉法晓忌,不违礼度;……孝事父母,敬顺师长;&...[浏览全文]
(八)布施奉献,利乐众生 心常喜惠施,功德具足成,在众无疑难,亦复无所畏,智者当惠施,初无变悔心,在三十三天,玉女而围绕。 施为后世粮,要至究竟处,善神常将护,亦复致欢喜。 ...[浏览全文]
(七)佛法在人间,菩提向心求 佛法不异世间法,世间法不异佛法。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,亦无差别。 《华严经·十行品》 世间、出世间为二,世间性空,即是出世间,于...[浏览全文]
(六)自塑人格,即人而佛 心恼故众生恼,心净故众生净,譬如画师、画师弟子善治素地,具众彩色,随意图画种种像类。 《杂阿含经》卷十 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,五蕴悉从生...[浏览全文]
(五)敦伦尽分,尽职尽责 父母为东方,师长为南方,妻妇为西方,亲族为北方, 僮使为下方,沙门为上方,诸有长者子,礼敬于诸方, 敬顺不失时,死皆得生天。惠施及软言,利人多所益...[浏览全文]
(四)知恩报恩 尔时世尊夜后分时闻野狐鸣,是夜过已,于大众前敷座而坐,告诸比丘:”汝等于夜后分闻野狐鸣不?“比丘白佛:’如是,世尊!”佛告比丘:“彼...[浏览全文]
(三)正命生活,得现法乐 若不从天人,希望求侥倖,亦不祷词神,是为最吉祥。 友贤择善居,常先为福德,敕身从真正,是为最吉祥。 去恶从就善,避酒知自节,不淫于女色,是为最吉...[浏览全文]
(二)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 当知有四大畏,恒逼人身,终不可制却,亦复不可咒术、战斗、药草所能抑折:所谓生老病死。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,各各相就,摧坏树木,皆悉磨灭。 《增...[浏览全文]
(一)人类殊胜,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:“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?云何快得善利?云何安处善业?”世尊告曰:“人间于天则是善处,得善利者生正见家,与善知...[浏览全文]
修行之道 恒思得慧根,恭敬得义理, 无贪作事成,不悭财物长。 ——《宝行王正论》 一、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,《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》...[浏览全文]